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化肥市场
聚全行业之力破供给侧之困
时间:2017-3-31
  编者按 肥料全行业已经义无反顾地进入转型的轨道,这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迫切需要一份明确的时间表和一张明晰的路线图,指引全行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月26日,肥料行业首次发起以“中国肥料产业升级之路———大联合大协作”为主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在京启动。此次调研规格之高、规模之众、覆盖之广、历时之长都将开创行业先河,它将回应行业重大关切,回答转型重要课题,提供改革重磅参考。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在参加当日启动仪式时不吝赞美:这次调研是化肥界的一次革命性举动,它将对农化企业,特别是肥料企业,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此次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集合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主流媒体和龙头企业多方力量,堪称行业绿色转型的一次大合唱。调研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直接指导,由8家肥料行业权威机构、龙头企业、主流媒体共同发起,包括中国化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金正大集团和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等。   由政府官员、协会负责人、业内权威专家、肥料企业高管及媒体记者组成的调查团,将历时一年深度聚焦氮肥、磷复肥、钾肥、新型肥料等领域,通过走访和调研上百家企业和种植大户,把脉行业发展痛点,发掘改革典型,总结转型经验,搭建协作桥梁,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一份《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调研报告》,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指南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不改革就没出路”   某种程度上,肥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刘志仁对此直言不讳:农业领域展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化肥行业影响非常大,需求量萎缩,价格下降,企业亏损几乎是常态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进一步解释说,2016年,在全球石化产业加快复苏的背景下,化肥行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氮肥行业,亏损面超过50%。这是由基础肥料产能严重过剩、品种同质化严重、高效专用肥发展滞后、有效和高端供给不足造成,加上近些年的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加大,对化肥行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建议中透露,“十二五”期间,氮肥、磷复肥产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66%、3.10%,均低于石化行业平均值6.30%。产业环境持续恶化,转型突围如箭在弦。   下游农业的倒逼   除了产业自身面临的各种矛盾和痼疾,雪上加霜的是,作为需求侧的农业,也在对化肥行业施加日益严峻的压力。   2015年2月,农业部发布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吹响了农业“减肥”的号角。最近两年,无论是全国两会,还是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工作重心之一,它的核心是要推行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这对化肥行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倒逼效应。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在谈及此次调研时表示,近十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1350多亿公斤,蔬菜增加了2.2亿吨。在多年连增之后,深层次矛盾凸显。过去这些年,为促增长、保供给,化肥过量使用不仅带来了成本的增加,生态环境也亮起红灯。“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开展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调研,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曾衍德说。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肥料供给侧改革是行业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场攻坚战。肥料供给侧改革究竟改什么?   作为本次大型调研的指导单位之一,来自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副处长张凡这样概括肥料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化肥工业应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同时,化肥作为重要农资,也应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科学施肥需要为出发点,坚持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量为先、绿色发展、合理调控发展总量。   毋庸讳言,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肥料是其中最大的供给侧之一,转型升级首当其冲。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将来自农业需求侧的变化归结为三大压力,而这三大压力决定了肥料供给侧改革未来的发力方向:一是作物,消费者从吃饱到吃好,对化肥的产品创新和科学使用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土壤,土壤要保护好,意味着必须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这是肥料行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三是农民,农民群体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要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增产率,这些都需要化肥行业做出更大的努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将肥料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进一步具体化。他指出,未来肥料创新转型的基本面应该包括五个方向:一是要进一步加大配方肥研发推广,包括专用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等,让农民享受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二是要大力发展缓控肥,同时要适应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需要,研发配套的施肥机械;三是推广水溶肥,水肥一体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未来将有巨大发展空间;四是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料,响应质量兴农的国家战略;五是发展以土壤改良为重点的功能性肥料。“这五个方面是化肥创新主战场。”谢建华说。   携手破解供给侧之困   供给侧改革有了目标,还需要手段。本次调研的发起单位金正大集团,以及参会的宜化集团、开磷集团、河北阳煤正元化工等龙头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在转型关口,骨干企业必须发挥中坚作用,协同开启供给侧改革之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万连步牵头,共1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联合协作推动化肥转型升级的建议,在行业引发强烈反响。作为对建议的落实,金正大集团联合多家单位启动了此次大规模产业调研。万连步表示,面对当前紧迫的形势,化肥行业应该改变过去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全面树立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理念,通过集聚行业优势资源和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提高化肥行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实现化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肥料行业,金正大集团坚持自主创新,走在了供给侧改革前列。据了解,目前金正大集团已建立了本行业最高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掌握了各项新型肥料及增效技术、土壤改良修复技术等,开发出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全系列产品。2016年金正大集团参与起草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实施,确立了在新型肥料领域的领先地位。“金正大集团愿与社会各界联合构建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市场开发、农化服务等方面的协作,并通过与上下游同行业进行生产、资本、技术、品牌以及渠道合作,共同推动肥料行业大发展。”万连步表示。   宜化集团副总裁张新亚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此次调研时间好、组织好、思路好,将有权的人(政府决策者)、有钱的人(龙头企业负责人)、有才的人(科研专家)和有笔的人(新闻媒体)召集在一起,形成了合力。他还认为,联合协作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避免单打独斗,更要强强联合。“化肥行业为什么出现产能过剩?就是因为没有实现‘大大联合’,而是‘大小联合’,一些央企、一些煤炭企业把正在倒闭的、应该倒闭的落后产能像捡垃圾一样全部装进去了,又维持了五年,导致过剩。大联合、大协作,一定要门槛设高一点,这样才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和实现市场有序。”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   化肥界的一次革命性举动   这次调研是化肥界革命性的举动,它会对肥料企业产生重要影响。我注意到,这次调研由“官民产学研用”六大部分一起开展,这种方式有利于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实实在在地讲,一个部门、一个行业自己先动手搞结构性改革,肥料可能是第一个。针对这次调研,提几点建议:第一是抓焦点;第二是抓重点;第三是抓实情,希望这次调研真正能写出活生生的东西;第四要抓典型。国务院参事室从前年开始关注肥料行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内产能过剩,而化肥技术水平并不低,为什么不能“走出去”?我们正撰写一个报告,建议把化肥企业“走出去”纳入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同时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支持化肥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   在化肥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希望这次调研能重点发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典型案例;重点发现创新引领智能制造、重塑产业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重点发现化肥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型肥料、科学合理使用化肥等典型案例。通过调研,为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科学使用化肥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同时,通过调研为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这次调研专业性、针对性强,对肥料行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在化肥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副处长张凡:   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   化肥工业应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相关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化肥作为重要农资,还要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安全为出发点,坚持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量为先、绿色发展、合理调控发展总量。我们也鼓励优势产能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本次调研将对全行业进行系统考察,寻找创新举措,探索肥料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模式,促进企业协作,希望能办出声势,取得实效,为促进行业转型发挥作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辛景树:   发掘典型促进科学施肥   肥料行业结构性改革包括五方面:生产、科研、推广、应用和效果。下一步推广的重点是深化科学施肥工作,核心是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方式的推广。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农民的施肥方式和选肥方式发生变化,一个是要肥效好,另一个是要绿色环保,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有销路。肥料确实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过度施肥、施肥方式不合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现在社会上对肥料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希望我们能够真正沉下去调研,解剖一些案例,发掘一些典型,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   全面开启产业上下游大协作   当前,肥料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紧迫的形势,化肥行业应该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全面树立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理念,通过集聚行业优势资源和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提高化肥行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此次调研活动的发起单位之一,金正大集团愿以调研为契机,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针对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积极交流合作,努力构建行业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市场开发、农化服务等多层面的联合协作,并通过与上下游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肥料行业大发展。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   改革先要解决有需求无供给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典型的供给侧。我希望听到各个方面的声音,把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首先确定下来。我认为,需求侧现在有什么需求,供给侧不能有效供给,这才是肥料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我看来,肥料供给侧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浮躁问题。肥料行业的新词多得很,我们要实实在在搞创新,这样才会对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实质性帮助。肥料的供给侧应从哪几个方向入手?个人意见,第一是肥料浓度;第二个是比例;第三是形态;第四是肥料助剂。在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当中,建议对以上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陈宏坤:   落实中央部署推动肥料转型升级   今年的一号文件,特别是前两年工信部、农业部等部委的文件,对肥料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调研是行动落实,我们和中国化工报社等单位一起启动这个活动,是想摸清化肥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好的经验和措施。我们认为,大联合、大协作是肥料转型升级很重要的方向,也是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新亚:   不能单打独斗更要强强联合   这次调研活动有三好。第一是时间好。过去化肥是个宝,现在是棵草,如果再不改革,就要成为过街老鼠了。第二是组织好,有权的人(政府决策者)有才的人(科研专家)有钱的人(龙头企业)有笔的人(新闻媒体)合在一起才能干成事。第三是思路好。这个活动是由金正大集团等提出的,这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这次活动提出大联合、大协作,我们不能单打独斗,要强强联合。化肥为什么过剩?就是因为之前没有“大大联合”,而是“大小联合”,央企等把正在倒闭、应该倒闭的落后产能像捡垃圾一样全部装进去,导致过剩。   开磷集团农化服务中心主任田树刚:   联合协作   转型服务平台   资本开始清醒,资金开始失眠,资源型企业也将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发展,这为行业大联合、大协作提供了契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递的思路,就是要绿色发展。开磷集团依托资源优势,在源头上对肥料有害物质进行控制,从做产品、做人到做企业都在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将以农业需求为导向开发新型肥料,提升肥料的增值效果和利用率。开磷和金正大一直是战略合作单位,我们将致力于从工厂转型为农业服务平台。   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副董事长刘金成:   联手合作   拓宽发展道路   我们拥有180万吨尿素产能,从1992年建企业到去年,首次出现亏损。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也在想办法:一是从内部转型升级,通过节能降耗、降成本求发展;二是和下游企业合作。从去年上半年开始,金正大利用我们的原料和场地生产功能性肥料,比如缓释尿素、增效尿素等,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效益。我们的合作比较好,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也不错。借助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的东风,通过和上下游合作,我非常希望能够把企业的发展路子拓得更宽一点。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   开展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产业的支撑,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肥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我想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聚焦结构性改革,着力在促进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上想办法,引导产业去产能、补短板、提质量,优化结构,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肥料,增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第   二,要突出农业绿色发展,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农化服务水平。第三,要注重创新引领,紧紧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这一目标,着力在提高肥料的自主创新水平上下工夫,引导科研教育力量和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在科学施肥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   深入一线发掘典型   这次调研是集合多方力量研讨产业发展的重要尝试。活动将深入一线,走进企业、走进乡村,了解情况、发掘典型、推广先进,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改革,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企业家沙龙或领袖峰会、报告发布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调研内容有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调研肥料产能现状、行业困境、去产能思路和方法、“走出去”现状、肥料供给侧改革典型做法等;微观层面,主要调研企业发展新思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线、新型肥料研发等。年底前举办肥料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及调研报告发布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   深入基层为行业把好脉   肥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旗帜非常鲜明,针对性非常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次调研,站位要高、涉及面要广、研究要深,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把好行业的脉。化肥的供给侧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加大配方肥推广力度;二是要大力发展缓控释肥;三是要发展水溶肥;四是要加大生物有机肥的推广;   五是大力推广以土壤改良为重点的功能性肥料。这五个方面是今后肥料产业发展的方向,要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   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正逢其时   化肥行业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矛盾,到了集中解决的时候。扣除出口因素,磷肥过剩率100%,复合肥产能利用率仅30%左右。从需求侧看,能源和粮食价格在相当长时期还会呈低迷状态。这次调研正逢其时。希望通过调研解决一些问题:一是真实反映行业情况。比如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环境恶化,是不   是化肥原因,或者化肥占了多大比例?二是找到扶持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办法和经验。三是发现新技术,以供行业借鉴。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   氮肥供给侧改革任务非常重   氮肥是资金密集型传统行业。氮肥产业连续三年亏损。2014年亏56亿元,2015年亏32亿元,去年284家规模以上企业一半以上亏损,氮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重。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企业结构性改革仍然做得很好。有的企业原料结构调整做得好,以化工养化肥;有的企业坚持做大做强化肥,做差异型新型肥料、增值肥料。这次调研很及时。   我希望这次调研能关注一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同时也希望挖掘“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另外,希望通过调研真实反映行业,不要妖魔化化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室主任朱彤:   去产能的同时升级产业结构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逢其时。化肥行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掉低端产品,提供性能更好、质量更高、价格更高的高端产品。但是,仅仅去掉落后产能,并不意味着市场结构或者产品结构就升级了。如果其他方面没跟上,需求一上来,又重新走上过剩循环。在去产能同时,还要做到产业结构升级。首先是   让生产过程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绿色标准等跟进。在低标准下,竞争一定是低价竞争,不可能有高品质。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叶丽君:   发展中微肥为行业转型提供抓手   以新型肥料为核心的化肥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不言而喻的。新型肥料在加速发展,但也有点乱,既有蓬勃振兴之势,又有良莠不齐之忧。我认为,中微量元素肥料潜在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可以撬动大量元素肥料创新,另一方面能带动农化服务深化。我们提出的初步发展目标是,让中微量元素在肥料中占比达到5%~10%,培育5~10个骨干企业,并向国家争取设立2~3个工程研究中心,为行业转型提供抓手。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