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化肥市场
肥料造假 没落还是升级?
时间:2018-5-4
2018年4月下旬,肥料行业对肥料造假的愤怒被迅速点燃!   4月中旬,《农资导报》记者采写了“吉林、辽宁部分地区低价掺混肥追踪调查”,报道在微信公众号发出后的几个小时内,点击量接近5万次。随后本报连续刊登了“吉林、辽宁部分地区低价掺混肥追踪”、“多地春耕市场出现‘傍名牌’肥料”的报道,在业内引起巨大共鸣。   笔者发现,当下的肥料企业对于造假的态度和对策,较几年前的不愿意多谈大有改观。很多企业都主动在市场上与工商部门配合打假,更多的企业用各种方式告诉消费者如何识别假冒产品。企业对打假的态度变化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肥料造假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甲方:造假也在升级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随着正规企业对品牌、对肥料创新越来越重视,肥料造假也逐渐以“傍名牌”“傍新型肥料”为主;同时,这些“傍名牌”“傍新型肥料”的假冒产品的零售价格与正品相差不大。肥料造假也在升级换代!   ——造假者对于品牌的认知非常精准,他们选择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仿冒,市场杀伤力极大。某国际肥料品牌行销全球,他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大多是散装分销,连商标都不必标。而在中国,却无奈地选用了昂贵的防伪标签,帮助农民区分真假。   ——造假者对于肥料产业的创新进程非常关注,他们常常把假冒伪劣产品包装成最新型的肥料产品销售。由于零售商、农民甚至市场监管部门缺少对新型肥料产品的辨识能力,假冒伪劣产品得以畅行无阻。   ——造假者采用控制规模的分散造假模式。每一个造假窝点的造假量不大,大的也就是每年造几千吨假肥料。一般的追踪打假,在零售商或批发商处只能查到少则几袋多则几十袋的假冒产品,很难追到生产地点进行有效打击。   ——销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假肥料的销售多采取上门推荐方式,如果不是现场抓住,事后很难找到线索。而且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假货通过网上渠道进行销售。   乙方:造假走向没落   肥料造假的出现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假冒肥料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肥料造假正在走向没落。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是:人是理性的、自利的,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冒伪劣商品往往成本低、利润空间大,常常高出正常商品利润好几倍。因此,它必然会吸引逐利的制假售假者冒险入内。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有200%的利润,就有人敢冒绞刑风险。   2001~2015年平均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其造假新闻也较多,白酒、化肥、药品是造假曝光最多的三类产品。而当前中国农业和肥料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供不应求这个最大的造假动力已经消失,中国的肥料产业产能有了巨大的过剩。质优价平的产品供应充足,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职业农民和服务型经销商群体的出现,也是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重要原因。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能力大大加强。   ——农业高效种植的推广,让农民正在改变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他们关注肥料的品类和质量,计算生产的投入产出比。   二战之后的欧美市场也面临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当时也存在肥料造假的情况。随着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监管严厉,造假行为已经基本消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假冒肥料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伍西)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