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植保资讯
河南省2021年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1-4-7
开春以后,我省春、夏播花生陆续进入备播阶段。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结合全省花生产区自然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由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牵头,会商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现提出河南省2021年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生产备播工作,保证花生种足种好 一是抓好生产资料供应。各地要打好时间差,用足备播期,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平台、通讯工具等开展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及各类经营主体及时掌握生产进程与市场信息,协调农资经销商备好备足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农机具,有针对性提前做好播种期间农机跨区作业衔接,保证生产农机作业服务需求。 二是轮作倒茬。花生种植面积大的集中产区,要加大花生与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轮作倒茬力度,改善土壤环境,减少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消耗和病虫危害,促进花生高产优质。 三是深耕整地。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耕深25~33 cm,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并灭杀大量的越冬病虫卵,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播前耕整质量要求土层平整、疏松、细碎,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春花生要利用播种前的时间对土壤深耕或深松、耙耢。麦套花生提倡前茬深耕。麦后夏花生应每3年播种前深耕深松一次。小麦秸秆还田量大的,应先粉碎后深翻,然后旋耕播种,麦秸粉碎长度<5cm。对于秸秆还田量少的田块,可以旋耕播种,旋耕深度15~20 cm左右,尽量减少表层10 cm内的麦茬,再耙平地面,做到土松、地平、土细、肥匀、墒足。 二、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提高花生播种质量 一是选用优质品种。根据市场油用、食品用、出口用等不同用途,合理选择增产潜力大的高油、高油酸、高蛋白优质专用品种,满足的差异化需求。豫西豫西南小果花生区选用生育期115天以内的珍珠豆型和普通型早熟小果花生,沿黄区域及黄河故道大果花生区选用普通型125天以内的中早熟优质大果花生。青枯病、烂果病易发区要选用高抗品种;机械化生产程度高的产区,要选择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韧性较强、适宜机械化收获品种。 二是做好种子处理。播种前10~15天种子剥壳,剥壳前可带壳晒种2~3天。摊晒时间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厚度 7cm,晒果不晒仁,掌握温度最好20~30℃。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或金属板晒果,以防高温烫伤种子。剥壳后剔除霉变、破损、发芽的种子,选择饱满整齐、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籽仁,按籽粒大小分级保存、分级播种,保证种子活力强,发芽率高。采用机械脱壳的种子,一定要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情况确定适宜播量。播种前进行拌种或包衣,阴凉通风处晾干即可播种。 三是适期播种。我省一般露地春花生适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1日,注意高油酸花生品种应适当晚播,避免倒春寒影响花生出苗。应掌握大粒型、小粒型和高油酸品种播期5 cm地温应分别稳定在17℃、15℃和19℃以上,地膜覆盖播期可比露地提早10~15天。麦套花生要在小麦收获前10~15天播种。麦后夏花生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时早播,越早越好,力争6月15日前播完。 四是足墒下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75%为宜。在无水浇条件时,适播期内要抢墒播种,应做到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春花生和麦后夏花生要整地灌溉或趁墒播种;麦套花生结合浇小麦灌浆水加紧造墒播种。墒情不足又来不及造墒,可先适期播种,播种后浇蒙头水,保证出苗期水分供应。 五是规范化种植。春花生要推广露地起垄种植模式、起垄覆膜播种模式,采用起垄播种一体化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播种及喷酒除草剂、覆膜、压土等多道工序。垄距80~90 cm,垄高10~15 cm,垄面宽50~60 cm,一垄双行。地膜要选用诱导期适宜、展铺性好、降解物无公害的降解地膜或厚度≥0.01 mm的聚氯乙烯地膜。麦后夏播花生要推广露地起垄种植模式,应用起垄播种一体化播种机进行播种或推广麦后少免耕机械化种植模式;豫北、豫东麦套花生区,要在推广麦垄套种规范化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早熟品种替代中熟品种示范工作,改麦垄套种为麦后夏播,示范推广麦后机械化少免耕种植模式。垄距65~80 cm,垄高10~15 cm,垄面宽45~55 cm。一垄双行,垄上花生窄行距20~25cm,沟宽20~30 cm,播种行与垄边距离≥10 cm。推广单粒精播技术,播种深度3~5 cm,种植密度春播18000~20000株/亩,夏播20000~22000株/亩。种植密度和垄距可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及生育期长短适当调整(见2021年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三、加强苗期田间管理,打好丰产丰收基础 一是人工补种。每一块地机械播种结束后,要在地两头进行人工补种。人工补种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镇压、覆土等工序,确保播种质量,为苗全、齐、匀、壮打好基础。花生出苗后发现缺苗要催芽补种,或提前在田间地头预备小面积苗床,待幼苗2~3片真叶时带土移栽。 二是破膜引苗。覆膜花生膜上覆土的,在种芽破膜出土时,及时将覆土移至株行两侧,实现蹲苗促壮;花生幼苗未能自行破膜出土的,当平均气温达到28℃以上或膜内温度达到45℃以上时,要在早晨或傍晚将幼苗顶端地膜划破,使幼苗露出膜外,防止高温烧苗。 三是中耕除草。露地花生播种后1~3天,用适宜的芽前除草剂喷施地面,封闭除草;地膜花生人工播种铺膜可在播种后覆膜前喷施除草剂,机械播种铺膜与喷施除草剂一次性完成。麦套花生在麦收后要早灭茬、早松土,以利促根、壮苗、除草。当花生接近封垄时,露地花生在行间、地膜花生在垄间穿沟培土,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凹,以利于果针入土结实。 四是科学排灌。足墒播种的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浇水;花针期和结荚期如遇干旱,及时适量浇水,确保土壤墒情适宜,促进果针入土、促进荚果膨大;饱果期遇旱及时小水轻浇润灌,养根防早衰,增加饱果数,提高果重,同时防控黄曲霉污染。推广喷灌、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渗漏和土壤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降雨较多地区花生田,要做到“三沟”通畅,防止渍害。 五是合理控旺。在盛花末期(始花后40~50天)当植株生长至35~40 cm时,对出现旺长趋势的地块用叶面喷施100~150ppm烯效唑控制旺长。 四、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实现产品源头控制 一是广辟肥源,提升地力。大力推广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腐质酸复混肥等长效肥料,禁止施用未经腐熟的鸡粪、牲畜粪等。减施化肥,配方施用化肥,适度调减化肥10~15%用量,提倡氮肥减半+根瘤菌拌种技术。酸化土壤要减少使用双氯肥料,可适当增施石灰、钙镁磷肥等含钙肥料;连作土壤可适当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肥力较低的砾质砂土、粗砂壤土和生茬地,增施花生根瘤菌肥。多年连作土传病害较重、养分平衡性差的地块,建议施用大力士有机水溶肥等调理土壤,增强抗病性,改良和修复土壤,活化土壤养分,分解重金属残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防早衰。 二是科学施肥,提高肥效。提倡重施底肥、种肥异位同播、苗期初花期合理追肥。一般亩底施腐熟有机肥100~200kg,花生专用肥80公斤(或尿素25~30 kg、过磷酸钙75~100 kg、硫酸钾20~25 kg)。初花期追施石膏25~30 kg,鉴于钙在植物体内移动困难和花生果针和荚果在生长期可吸收钙等养分的特性,建议结果层追施钙肥,以达到真正吸收的目的。麦套花生不便施用基肥,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低,麦收后始花前结合浇水及时追肥。麦后夏花生来不及深耕整地增施有机肥,提倡把所需有机肥增施到前作小麦上,实现粮油协同增产增效。生育中后期可用0.1~0.3%磷酸二氢钾溶剂或2%过磷酸钙澄清液、1%尿素叶面喷施2~3次。并根据土壤养分丰欠情况,注重硼、锌等微量元素施用,每亩可施用硼肥0.5~1kg,锌肥0.5~1kg,做到营养平衡供应。 三是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应用抗性品种、轮作倒茬、规范化种植、增施有机肥、钙肥等健身农艺的基础上,实行绿色统防统治。播种时使用杀虫与杀菌剂(包括化学杀菌剂和生物制剂)混合拌种,每15 kg种子用吡虫啉30ml+卫福40ml+40ml噻呋酰胺24%种衣剂或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晾干种皮后在24小时内播种,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6~7月份,每50亩安装一盏佳多太阳能杀虫灯,诱控蛴螬成虫及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减施农药,采用高效低毒化学方法防治。应用食诱剂条带喷洒或诱捕器诱杀鳞翅目和蛴螬成虫,大幅度降低药剂用量,提高施药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吡虫啉类药剂拌种的花生田一般不用防控蚜虫;防治红蜘蛛推荐使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扫螨净)或噻螨酮;防治蓟马和盲蝽象推荐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叶部病害推荐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B920)、木霉制剂以及免疫诱抗剂寡聚多糖、芸薹素内脂等诱导植株增强抗病能力;病叶率达到10%时推荐使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化学药剂防控。 五、抓好生产风险防控,确保全年稳产增收 一是加强田间生产风险防控。田间耕整时及早修整好排灌设施,做好防旱防涝准备。科学管理与收储,防止田间生产中及收获期黄曲霉毒素污染。根据种植规模,提前准备机械化高效分段收获、荚果烘干和仓储设备,防范收获期遇雨收获晾晒不及时影响产量品质。 二是抓好产销衔接,促进农民增收。要引导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质量标准安排订单生产。抓好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生产基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与油品、食品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推广优质花生集中连片专种、专管、专储、专用模式。拓宽副产品综合利用途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导种植基地与养殖厂、肥料厂、燃料厂对接,发挥花生饼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价值,提高花生综合效益。 三是积极应对市场风险。要发挥花生成本保险在花生种植上的兜底作用和花生期货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配置相应种植保险,提升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保障花生种植收益不下滑,农民收入不下降。做好市场价格跟踪分析和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引导花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