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农药市场
中国“三农”不可缺少中国农药
时间:2006-3-6
 中国“三农”不可缺少中国农药—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所长张湘宁     '适当地使用农药对农产品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已经从事了20多年农药研究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所长张湘宁接受记者采访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张湘宁说,目前社会上许多农产品打着绿色旗号吸引消费者,以不使用农药作为卖点,这其实是在误导舆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病虫害是客观事实,适当地使用农药对农产品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我国的耕地面积只有18亿多亩,并且还在不断减少,却要承载着13亿之众、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农产品需求。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不使用农药,单靠农作物的自生自灭来发展农业的话,许多农产品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产量也会明显下降,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的虫灾和粮荒。     张湘宁指出,那些所谓的绿色农产品不可能大规模、成批量地生产出来。现代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还是离不开农药的。中国的农药工业年产值目前在300亿元左右,其产品价格比进口货低不少,如果国产的都被进口的取而代之,中国农民每年花在农药上的费用估计要有1000亿~2000亿元。显然,中国若没有自己的农药工业,将会给农民增加多么大的负担!可以说,正是有了中国自己的农药工业,对农民的增产增收才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中央对'三农'工作极为重视,今年更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药行业对此责任尤为重大,需要加倍努力。     农药不可缺少,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规范。这是张湘宁强调的又一个观点。我国的农药生产企业目前约有2000家~3000家,厂点多,小而分散,经济实力差。由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低端产品生产能力、产量的过剩,带来了市场的无序竞争,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市场需要的高效产品又无力开发。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鼓励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组建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把企业做大做强。另外,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也应严格规范。例如,蔬菜生长期短,水稻生长期相对长,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求分别使用作用特点不同的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残留影响。     发展农药工业,科研要先行。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农药专业研究所,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近年来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他们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变国有资产为现在的股份制多元化资产结构,控股权掌握在市场竞争主体手中,运作上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企业运作的要求。该所先后完成了1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一些国家级的农药科研攻关项目。他们创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新型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已完成工业化开发并进入市场。介绍了上述情况后,张湘宁深有体会地说,农药科技成果转化靠体制创新,农药工业的发展也必须走创新之路。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