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农膜市场
塑料期货呼之欲出 农膜企业脱困有望
时间:2006-7-7
尽管许多地区的农民都已经拿到了国家的农资综合直补款,但农资价格上涨仍然是压在农民心头的一块石头。   和农民一样感受到压力的还有生产企业。一家农膜企业负责人诉苦道:“现在国家对化肥、种子、农机有补贴,对新农药研制有资金支持,但对农膜就没有什么优惠政策,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聚乙烯的价格目前已达到1.2万元/吨,农膜成本有80%~90%来自原料聚乙烯,因此生产每吨农膜仅原料成本就达1.02万元,加上电费、管理、营销等费用,生产每吨农膜的直接成本约1.11万元,但是由于实行限价措施出厂价只有1.1万~1.11万元/吨。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膜专委会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到2005年末,90%以上的农膜企业出现亏损;今年年初,50%以上的农膜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尽管今年开春以来国内农膜需求旺盛,价格普遍回升,但许多企业却仍无力组织生产,更无力组织生产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高档农膜。   面对严峻的形势,一些农膜生产企业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救助”。但是业内专家指出,优惠政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农膜企业还是应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中高档产品。在日前结束的“现代农业与农用塑料价格风险管理”座谈会上,有关人士提出,利用期货机制管理塑料等农资价格波动风险,也是稳定相关企业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农膜具有常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特点。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伟才认为,推出聚乙烯等农资原料产品的期货交易,能够为农业生产活动和农膜生产、流通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指导,相关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节奏,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李建伟说,在高油价时代,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而农产品价格已经到了极限。从农业的角度讲,上市聚乙烯期货很有必要,特别是聚乙烯品种农膜使用量比较大,又有很强的生产季节性,还受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的影响,使得需求不稳定,导致价格不稳定。如果有了期货交易,就能够有效回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李军表示,从2004年起,大商所开始对生产农用薄膜的主要原料———聚乙烯品种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对国外塑料期货市场进行了跟踪研究。目前,大商所借鉴伦敦金属交易所聚乙烯期货交易的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完成了聚乙烯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的设计工作,希望能尽快推动这一品种上市交易。 〉〉〉 链接   目前,国内郑州、大连两家商品交易所上市了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白糖、豆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生猪、大米、菜籽、菜油等期货期权农产品期货品种正在准备上市。   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价格信息和避险工具,农民可以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种植盲目性。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以期货机制规避农资价格风险(50期B1) 作者:王润茁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