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农膜市场
降解农膜为何有市无货
时间:2006-8-18
“我们村以前有50多亩农膜栽培地,但现在一亩也没有了。主要因为农膜碎片在地里很难清理干净,又烂不了,时间一长,会导致庄稼出苗不齐或死亡。要是有一种用过后能自动腐烂的农膜就好了。”这是近日记者赴农村调查时,陕西省商州区管坪村村民崔逢新说的一番话。    崔逢新说的“用过后能自动腐烂的农膜”,其实就是降解农膜。与崔逢新有相同想法的还有陕西省蓝田县瓜农曾学军。40多岁的曾学军是当地有名的种瓜能手,每年种植西瓜20多亩,而且都是地膜栽培。曾学军告诉记者,他本来承包40多亩地,但每年只能用20亩种瓜,除了西瓜“啃肥”,种植一茬西瓜后要让土地“歇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西瓜收获后,要用很长时间反复清理土壤中的农膜碎片,否则地里的残膜会越积越多,最终使西瓜根烂苗死。曾学军说:“经常见报纸和电视里提到降解农膜,但市面上就是没有现货。    要是哪一天真能见着降解农膜,哪怕价格贵点儿,我们也乐意买。”陕西省大荔县是著名的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棉花播种面积近50万亩,农膜覆盖面积达35万亩,加上花生、西瓜、蔬菜等用地膜,年消耗农膜6000多吨。记者在该县西寨乡、埝桥乡、步昌乡、伯士乡调查时,农民们都渴望能用上省时省力、不留残片的降解农膜。    那么,国内目前到底有没有降解农膜?降解农膜的生产是否已实现了规模化?据了解,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着手研发降解塑料,但之后问世的光降解、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塑料均难以完全降解,而价格又高出普通塑料制品1~5倍,因而未能推广使用。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和石油价格高涨,带动塑料制品成本激增,降解塑料被重新提上日程,研发单位也越来越多。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更是把“鼓励研发和使用降解塑料”写进了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在社会关注和政策支持下,我国降解塑料研发近年来取得可喜进展。    目前国内已进入中试或批量生产的品种主要有淀粉基、碳酸钙填加型、改性PVA等十几种降解塑料,出现了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汕头联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降解塑料生产企业,以及广东肇庆华芳降解塑料公司、山东烟台阳信绿环降解塑料公司、黑龙江绥化绿环降解塑料公司等一批降解薄膜生产企业。同时,我国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世界的APC生物质塑料生产工艺。但遗憾的是,国内从事降解塑料生产的企业主要生产医药、电子、家电包装等高附加值产品,而实现规模化降解农膜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    为什么农民急需的产品却没有企业生产?陕西永丰塑业公司和河南漯河市塑料厂有关负责人的回答如出一辙:企业之所以不愿涉足降解农膜生产,一是农膜企业普遍不景气,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降解塑料的研发。二是降解塑料虽然喊了几十年,但真正被认可的全降解塑料还很鲜见。2003年以前曾有数家企业号称自己的产品为降解农膜,结果农民使用后大呼上当。这一事件在广大农民心中的阴影依然存在,如果企业单独生产降解农膜,将要投入巨大的产品前期宣传、开发与推广资金,风险较大,这对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国内农膜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三是目前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降解塑料企业很少,农膜企业即便想从事降解农膜生产,也没有足够的原料保证。四是降解塑料技术和工艺路线目前还不完全成熟,国内也没有专门的降解农膜标准,从事降解农膜生产,企业将承受巨大的技术风险。五是国家虽然提出鼓励发展降解塑料,但具体的激励政策并未出台,而降解农膜因成本高,自然价钱也高,但依目前国内市场现状,推广难度较大,届时企业再得不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势必造成巨大亏损。因而就出现了农民热盼、企业冷淡的局面。    但专家认为,我国每年使用地膜45万多吨,并以5%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残膜危害性的日益显现,降解农膜的商机将十分巨大。尤其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民购买力和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未来地膜市场必然由降解地膜主宰。因此,专家呼吁广大农膜生产企业尽早介入降解农膜的研发,以便在未来竞争中争取主动。同时,呼吁政府尽快出台鼓励降解塑料研发与生产的政策,从而尽快改变降解农膜有市无货的局面。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