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化肥市场
面对面:谁为化肥产业安装“刹车片”
时间:2007-9-28
业内人士呼吁出台化肥“限批”政策   本期嘉宾: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杨春升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袁金林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彭良华  山西天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李晓进   尿素产能为何“冲动”   主持人:近几年,尿素产能如同没有安装“刹车片”的赛车。如此快速的扩张,其动力来自何方?   袁金林   尿素产能这几年快速扩张,跟前几年市场形势比较好有关。大概在4年前,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量开始大幅度上升,同时国际市场行情不断上涨,使得追逐利润的资本大量投入尿素生产。   同时,尿素生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大多数企业背负大量的银行贷款,只有规模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规模越大,固定成本、银行利息等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就少,产品的价格就更具竞争优势,这是很多企业拼命扩产的内在动力。在加上市场行情看好,于是一些企业失去理性,扩大产能。上次,我去北京参加氮肥协会的年会,听说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某企业经理介绍,他们公司以前一直是做羊毛衫之类的产品,因为当地煤矿资源丰富,也准备投身尿素生产。当前,还有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通过资产重组,进入尿素行业,这些让我感到难以理解。连续几年的“井喷”似扩张后,产量超过需求,导致价格一路下滑。这也是一种市场规律,每五年氮肥行业就会出现一次危机,使得一批企业被市场淘汰,形成了周期性轮回。   彭良华   现在虽说尿素市场比较惨淡,但扩张并没有完全停止。我一直从事氮肥工业设计工作,我所知道的尿素新上项目就包括云南、贵州、内蒙古、江苏等省区的上百万吨产能。其中江苏灵谷“60万吨”尿素项目大概2009年投产,总投资七八亿元。还有中石化的“南化”项目建成之后,看到尿素市场不景气,直接转手卖给了其他公司。   前几年,一个省二三十家氮肥厂,由于无烟块煤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比较高,很多企业通过改造之后生产大氮,这个过程中淘汰了一批企业。现在主要是新上项目比较多,而且大多数是几十万吨的尿素装置。这也跟新装置技术线路可以节省成本有关,一些小、中氮企业也是想通过上大型尿素装置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将其他成本高的企业挤出市场,这一目的实际上也产生了效果。上一轮氮肥行业整合中,一些技术落后、市场反应慢的企业倒闭了。因此,尿素市场出现了一段好时光,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使得第二轮洗牌来得太快,一些企业扩大产能之后还没过几天好日子,尿素市场就进入了严冬。现在的严峻形势并不能责怪任何一个企业,很多企业可能拥有资源、市场等各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前进就是后退,谁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己。关键是,你有没有优势,环保符不符合要求,有没有风险意识,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你才能决定是否扩大产能。   杨春升   产能过剩的预测早就有了,但最终还是导致今天的局面。我个人认为,氮肥行业不是简单的过剩,而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总量看起来确实很大,但分散到了很多企业,分散度过高,没有形成龙头企业,更缺乏领袖级企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需要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进行整合,新上尿素装置很大程度上来说不是为了满足需求,因为整个市场已经供过于求,新增产能大多来自技术先进、靠近原料基地的大型企业,这些新装置的上马加速了一批劣势企业的下马,最终促使总量下降。经过这一轮市场洗礼,新上的企业实力更雄厚,提高了尿素市场的集中度。目前,尿素市场过于零散,各念各的“经”,协调起来的非常困难,目前提出所谓的“限产保价”不可能取得实效。   在这场整合大潮之中,一部分尿素企业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占氮肥总量40%的碳铵会有很多退出市场。污染大、能耗高的碳铵占氮肥总量的比率应该降低,留下一部分有资源、有市场、有资金的碳铵企业就行了。一部分受到冲击而倒下的尿素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产品结构调整,同样可以发挥效应,浪费资源的问题可以解决。氮肥行业要走向成熟,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化肥产能需要政府调控   主持人:车子开得太快了,人身安全没保障。化肥产业要行得远,行得稳,发展速度是否应该有所控制?   李晓进   我还没有听说国家发改委要控制尿素生产总量的政策出台,但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通过“环保”和“科技”两个指标来提高化肥生产企业进入门槛是一种好办法。现在尿素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跟整个行业没有一个理性的总量控制存在很大的关系。以前,化肥行业有化工部这一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就能有力控制化肥生产总量。如今,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管理行为大多采用经济杠杆来调控,而经济手段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政府要考虑社会稳定等因素,调控效果不太理想。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有了很大的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每个企业都可以决定。4年前,美国发生9.11事件,造成国际能源紧张,国内油头、气头尿素企业处于劣势,于是煤头企业迅速发展。加上国际市场上尿素价格上涨,使得一些企业盲目上马尿素装置。   袁金林   我觉得化肥,特别是尿素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主调节,因为尿素装置的投入极其惊人,随便一个项目都需要上亿元的投资。本来,依靠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一方面这个产业的投入巨大,没有合理的规划指导,容易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化肥产业涉及到“三农”问题,氮肥稳定、持续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国家调控到位了,既可以节约有限的资源,持续、高效地为农业发展服务,而且可以避免农业生产受到化肥产业大起大落的影响。   另外,国家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行业内各企业还要提高市场风险意识。在一个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国家很少行政干预企业,一般依靠行业协会发挥调节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搞了20多年,相比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国家对化肥行业进行适当调控,让企业能够逐步学会分析市场,控制风险。中国氮肥协会也好,其他媒体也罢,早就预计都氮肥行业的今天。但为什么还是一个劲地扩产呢?我觉得还是教训不够深刻,“学费”交得太少了。只有行业内的企业成熟了,再加上国家有关部门适当调控、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氮肥行业大起大落的危机就会减少,这个行业也变得更稳重、成熟。   彭良华   国家应该通过对氮肥行业供需情况的调查,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适当干预氮肥行业。我认为,政府是有所作为的,因为各个企业都是站在自身角度在发展氮肥、磷肥生产,而国家却能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问题,比如节约能源、服务三农等,显然这些更符合国家的利益。另外,行业协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重要信息发布下去,让企业把握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便于科学决策,促进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两年磷肥市场看好,磷肥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也很突出。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磷肥行业投资增速继续加大,发展速度超过20%。因此,从2006年起,中国磷肥市场供过于求略微显现。如果不引起重视,很可能重蹈尿素的覆辙。现在,我国磷肥产需基本平衡,价格处于高位,在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时进行适当调控为时不晚。国家应该出台化肥行业准入“限批”政策,从而遏制化肥投资过热的势头。   调控也要科学合理   主持人:尿素产能无节制扩张带来的恶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挥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作用。但政府如何在调控产业发展中如何作为呢?   李晓进   当然,我觉得行业协会应该定期给企业提供产业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促使行业的发展健康、稳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很多企业还是大步迈出扩张步伐。行业协会做了能做的、应该做的,能否理性决策取决于企业领导。如果领导失去理智,那么必须有国家宏观调控来指导其发展,甚至强制措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成本太高了。如果当前的严峻形势持续一年,肯定会有不少企业死掉。   袁金林   说起总量过剩,我们都想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这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认为这仅仅局限于新上项目。一些大型企业的尿素项目早已通过了审批,他们再扩产,或者兼并、重组一些中小企业,实际等于新上项目,即使国家调控都比较困难。同时,一些新上的项目大都是煤头企业,集中在煤炭产地,比如山西、内蒙古等省区,他们将煤转换成尿素具有绝对优势,比起单纯将煤输出,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因此具有上尿素项目的强大动力。国家如果不进行“限批”,目前和今后正在建设和正在申报待批的尿素装置项目继续竞相展开,到时候,危害的不只是个别企业,将殃及整个化肥行业,甚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杨春升   至于国家对氮肥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但调控作用还是很有限的,目前,我国尿素新上项目大多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一些靠近原料产地(天然气、煤)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并且,新增的尿素产能大多数是以煤化工的面目出现,在山西、内蒙古等资源丰富的省区,将煤转换为合成氨、甲醇等也是符合促进煤化工产业政策的。一些大型企业为了占有煤矿资源,购下一座煤矿除了出售煤之后,就地取材生产一些高附加值产品,而这些产品无非就是合成氨、甲醇等。可以说,受煤化工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氮肥产能增长失去控制,所以要想调控尿素产能应该先调控煤化工产业。既然国家对水泥、电解铝和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限批,而尿素也属“两高一资”范畴,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对尿素实行限批很有必要。大型尿素项目一般都要经过国家审批,没有审批就会在土地、借款等方面受限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