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种子市场
靠什么打造中国种业“航空母舰”?
时间:2011-8-19
引言:中国人百年来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在观察世界与交往关系中,看老外总有一种嫉妒心和自卑心,首先想到的是外国人从中国掠夺去了什么,而不是中国人从世界获得了什么。最近一个时期,报刊上发表打造种业“航母”抵御外资“入侵”的文章多起来了。中国种业诞生只有短暂的十年历史,突然间要用金钱打造一只种业“航空母舰”,与发展近百年的跨国公司抗衡,可能吗?  古语云“百川朝宗于海”。《种子法》实施后发展起来的种子企业,如同天上飘落的雨水,正在从千百条涓涓河溪逐步汇集成川。今天的“川”还没有形成“巨流”汇入大海。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阻挡不住的发展潮流,中国种业必须顺应潮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经暴风雨,岂能见彩虹?强盛种业敢于在全球发展中择善而从,总有一部分种业在经历惊涛骇浪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新世纪十年种业“航母”梦 “航空母舰”是国家最高新作战武器的象征,谁拥有了它,就可能保持对某一海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中国种业诞生只有十年的短暂历史,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改造的“原生态”公司,试图以行政手段打造成一只控制海上霸权象征的“航空母舰”,要与发展近百年的健全成熟的跨国种业公司抗衡?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以后,中国种业初尝改革开放的甜头,彻底改变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市场的局面,各路资本催生出一个朝气蓬勃的多元化的种子产业,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好形势。随着种子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2010年市值达到500个亿,预言未来市值会攀升到1000个亿。记忆犹新的是《种子法》刚刚施行,农业官员在多次全国种子会议上,放言要打造种业“航空母舰”,组织“百团大战”,轮番推出种子复兴计划、种子工程建设、种子体系建设、良种补贴“项目”等等,如同中国历来盛行的“口号农业”一样,鼓噪一时,昙花一现,花去了国家几百上千亿元的资金,按照计划经济的思维和做法,沉溺于政府无所不为的幻觉,一厢情愿地拍脑瓜把种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良种补贴“项目”,对种子市场进行直接干预,统一招标,垄断供种,本已被市场大潮吞没的国营公司起死回生,造成种子市场混乱并缺失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使中国种业至少倒退十年。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种业在开放市场与垄断经营相互交织的环境里“碎步”前行,走的是一条曲折坎坷道路。今天的种业市场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初期阶段的市场经济”,深层次还笼罩在计划经济的阴影里。十年过去了,中国种业未能真正建立起种子企业的良性体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尽管不断评选出所谓种业“五十强”、“骨干企业”,实际上既没做“大”也没做“强”。管理部门的官员一茬接一茬地换,打造种业“航空母舰”依然照样喊,但官员的调门也与时俱进,随着形势而改变。一种是要把捆绑的小“舢板”打败跨国种业“入侵”;一种是开展一场“麻雀”对抗外资“老鹰”战。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种业老板,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却偏爱冠冕堂皇地说一些坐着不腰疼、顺口不负责的话。中国关起门来发展种业,耽误了那么多的宝贵时间,失去了那么多的发展机遇,把刚刚发展起来的种子家业“折腾”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一位博客撰文: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协会,谈政治的人多,讲经济的人少;谈项目的人多,讲政策的人少。政府的职责本应是制订政策,推进法治,监督市场,却执衷于干预种子市场的活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忙着争项目、报政绩、擢职升官了,最后有谁来真正承担责任呢?                    二、靠金钱扶持能打造“航空母舰”? 中国的种业市场,正在由国内种业之间的主体竞争逐步向与跨国种业之间全方位竞争发展。伴随着国际种业寡头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跨国种业进入,不可避免地加速种子行业洗牌。无可讳言,中国种业面对的是拥有雄厚资本、研发能力和管理优势的跨国种子企业。 “种业新政”刚刚出台,打造种业“航母”的言论再次攀升,中种集团率先发出“联手打造中国种业航空母舰、共同推动中国种业升级发展”的倡议。中种集团郑重表示,通过建立产业战略联盟,利用3年时间建成“中国第一、国际一流”的种业“航母”,再利用三年时间进入世界种业前10强,实现年销售收入人民币20亿元以上。中种集团负责人回答《农经》记者说,中国种业需要打造3至5家种业“航母”,赋予提高本国公司竞争力,与国外种业跨国巨头竞争,提高种子产业集中度的责任。中种集团一位负责人说,国家应该像造大飞机一样,要下大力气打造国家级种业“航空母舰”。中种集团是“国”字头最大种子企业,背靠世界500强中化集团,要发挥国有企业有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承担打造种业“航空母舰”社会责任。中种集团宣称以国企身份,组织全国种子企业战略联盟——一个国家级的种业战略联盟。联盟构想是:第一,确定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中国种业产业的升级,提高种业的集中度。第二,在共同目标之下,分成七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下设不同项目。要把基础性研发、应用型研发和产业转化结合在一个纽带。全国已有53家一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子企业加入这个联盟,签了约的联盟文件已经报到科技部。从这个战略联盟构想的视角,中国种业兼并整合的时代即将来临。   “国”字号的中种集团打造种业“航母”,既令人欢欣鼓舞,又感觉牛气冲天。听听中总集团负责人提出的条件:“要打通种子产业链,组建航母型企业,做到占有10%~20%的市场份额,现阶段最低需要100亿元;随着种子商品率提高,可能需要投入800亿元,直到1000亿元。这件事不是一个部门的层面,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形成一个统一战略,由中央农业工作办公室牵头,以国务院的名义提升到国家层面。”呵!呵!中总集团的雄心壮志和宏伟目标昭然若揭了!中种集团成长于计划经济,得益于计划经济,是计划经济赋予很多的荣耀和光环,长期以“种业龙首”、“行业领导”自居,每届种业评选都依据“资产规模”和“组织级别”被列为“种业五十强”榜首。中种集团打造“航母”的梦想由来已久,如果通过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完全可以从梦想变成现实。但中总集团面临脱胎换骨重新定位之际,自身发展正在经受严重考验,只靠向政府要钱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航母”。所谓的种业“战略联盟”不等于企业的集中度,更不等同于产业的集成度。中国种业之所以难以产生“航母”,不是缺少资金,也不是缺少人材,缺少的是企业竞争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正如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所言,表面上看中国种业市场是中外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不同体制之间的竞争。某些官员提倡政府扶持打造种业“航母“,实际就是忽悠政府的钱,哪管这样的“航母”是不是纸糊的。如果不把造成种业发展的障碍扫清,不修改相关的政策,投入再多的金钱,组建的种业“战略联盟”只是一枕虚幻的黄粱美梦。 三、不经暴风雨,岂能见彩虹 孙子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认识了世界,才能认清自己。中国种业没有经历最基本的市场化洗礼,没有经过产业化的整合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改造的“原生态”公司。中国种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最主要的不全是人材、资本、技术、产品、资源等物质要素,而是思想和制度层面,即宏观和微观上的制度弊端与缺陷,说到底是政治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必须进行深层次改革,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只改枝节不改本质,只能是缘木求鱼,枉费时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连锁反应,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市场需求链。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再是一个企业的单独行为,而是全球供应链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采购商和品牌商的共同责任。要从积极方面认识跨国种业公司进入中国的社会远景,开放国门与跨国公司合作,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种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一是要下大决心改革科研体制,推进产学研结合。我国有400多家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的公共科研院所,机构大、人员多,形成双重利益取向,长时期产学研分离,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整合,“小作坊”育种方式在低水平重复,育繁推脱节。科研双轨制抑制创新努力,也抑制产业发展。要坚定地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基础研究政府办,应用研究企业办,把应用型育种科研机构(以及种质资源)分离出去,一要科研院所自办企业逐步事企分离,二要育种单位整体进入企业,三要鼓励科研人员自由进入企业。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法规方面的扶持。要制定一个发展现代种业和体制改革进程时间表,这个进程越短越好,拖延会付出高额的时间成本和资源代价。十年太久,只争朝夕!二是把企业建成科技创新的主体,推进兼并重组。种子企业兼并不是简单的融资圈钱和市场炒作,而是在明确的战略指导下的战略合作,旨在改变种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参与种业市场竞争乃至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大多数种子企业缺乏自主产权品种和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要扫清制度障碍,与科研体制改革进程同步进行,抬高种业进入门槛,制定促进种业整合的相关政策,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应发挥主导地位,从政策、监督、法制方面推动与协调,加快中国种业兼并重组进程。三是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把企业做强做大。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体现在资源的聚集和重新配置。资本作为资源的一种,流动性最快。中国种业仅靠公司的资本积累,速度太慢;依靠政府扶持,机会有限,所谓扶持“民族种业”完全是一句空话。建议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制定种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策和办法,支持有创新实力的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打造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作为主权国,政府可以制定法律规范跨国种业公司的经营行为;但试图通过限制外资外企市场准入达到保护“粮食安全“的目的,即使不是最笨拙的办法,至少也是低效率的办法。各国经济实体之间既有竞争与争夺,也有协作与融合。中国种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同跨国种业公司打交道,尽快成为跨国种业全球体系中的一个环节。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面对跨国种业公司的巨大优势,中国种业必须抱负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改革科研体制,整合种子企业,增强产业集成度,勇敢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经暴风雨,岂能见彩虹?强盛种业敢于在全球发展中择善而从,总有一部分种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历惊涛骇浪发展壮大,脱颖而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阻挡不住的发展潮流,中国种业没有任何“避风港”,不能勇敢地参加进去,就会被“边缘化”,继续关门自守,固步自封,机会必将消失,最终会被彻底淘汰。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