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化肥市场
开创土肥事业发展的北京模式
时间:2012-3-29
北京农业的发展走的是都市型农业发展之路,展现出多功能性、多样性和高端性。土肥技术之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犹如水与树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肥技术,它需要土肥技术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证,否则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站长赵永志的带领下,在土肥事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坚持创新,开创出极具特色的北京模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了解土肥事业发展的北京模式。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引领开展北京市土肥工作的过程中,开创了极具特色的北京模式,请问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赵永志:北京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城郊型农业到现代都市型农业,北京土肥事业应该说是伴随北京整个农业发展而发展并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与进步,职责、目标、任务更明确更清晰,定位更准确,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与定式,但还不敢称为北京模式,如果你们一定或乐意这么定义,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服务首都、服务三农、富裕农民为根本,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己任;二是始终坚持大局观和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与需要履好职服好务;三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一是极为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和肥料质量管理;二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可持续发展技术;三是着力发展低碳农业为代表的新型都市农业。   在发展土肥事业的过程中,为何要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北京市土肥站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   赵永志:耕地和肥料质量不仅对农产品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农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耕地和肥料质量,是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这对于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及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北京市非常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对提高耕地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有效地提高北京土壤质量和肥力,特别是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生物生态环境。同时科学合理处理农业废弃资源,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田景观。   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当中含有大量养分,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通透性,达到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溶质运移等效果。同时避免了由于焚烧的温室气体释放,真正推动循环农业的进程。小麦全部实现了秸秆还田,玉米秸秆也大面积推广,达到60%以上。   三是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大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氮素等养分,同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特别是豆科类绿肥通过根瘤菌生物固氮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有机氮。2009—2011年,北京市土肥站在春玉米种植地区进行二月兰试验推广,二月兰鲜草亩产2000斤,相当于尿素10— 12kg,其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0%左右,同时其在冬、春季地表覆盖率达到80%—100%,有效缓解了裸露农田的扬尘。   四是积极推广缓控释肥技术。缓控释肥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有效调控肥料释放速度和比例的新型肥料,它可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减少环境污染等,与普通肥料相比可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提高20%以上。   五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的主力军,该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降低能耗和化肥污染的主要措施。   当然还有水肥一体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修复技术,对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壤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与效果。   六是土壤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和N、P等污染风险预警监测。通过有效的监测和科学评估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决策依据。   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要想确保农业生产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必须从源头抓好肥料质量监管,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体系不健全、职能不明确、法律不到位、执法依据不足四大难题或瓶颈,但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和肥料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加强探索与创新,一是创新执法工作观念,破解了“职能依赖症”;二是创新执法工作机制,破解了“体系依赖症”;三是创新执法工作制度体系,破解了“立法依赖症”;四是创新执法工作办法,破解了 “法律依赖症”,并形成了严格的肥料市场准入制、工程项目用肥招标制、质量承诺责任合同制、质量管理自检制、质量监督抽检制、质量问题追溯制、伪劣产品淘汰制。   专家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技术,是现代精准农业的技术典范,它的本质是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少施化肥,反而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北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展好吧。   赵永志:测土配方施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北京模式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北京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   测土配方的研究与发展   农业是立国之本,土肥是农业的基础,土肥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在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保证生产安全,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单产;二是保证食品安全,只有土肥体系更加规范、健全,更加科学、实用,才能从源头做好食品安全问题;三是保证生态安全,减少污染;最为核心的是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是现阶段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就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站企结合生产出优质、安全、高效的专用配方肥,通过技术物化实现技术落实;四是合理施肥,就是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指导。   对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应该说倾注了我和市区县土肥科技工作者很大的心血,我从上世纪末就和大家一道开始投身此项工作,首先在玉米、小麦、牧草、红提、大桃实现了专用配方肥技术物化服务。特别是2007年我担任站长后,更是带领市、区县土肥科技工作者,对土肥系统30多年来所储存的土肥技术数据进行整合并加以创新,不仅使原有技术数据得到充分挖掘利用,重新焕发出青春,同时研发出一系列新技术成果与技术产品。   一是建成了北京最大的土壤质量数据库。北京市土肥站利用GIS布点、GPS定位,先后采集土壤样品4.5万个,化验37.8万项次,共获得土壤数据600多万个。同时与北京第二次土壤普查和30多年京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按照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进行标准化整理,建成迄今为止京郊最大的土壤数据库。这为掌握京郊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市“221”农业信息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壤、肥料等数据信息的支撑,同时为将来农业的“云计算”服务做好准备。   二是建立了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为建立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安排了大量田间试验,研制和开发出了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11种主要农作物基肥、追肥专用配方20个。   三是研发和推广智能化施肥推荐系统。将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起作物施肥模型和推荐决策服务系统。农民朋友可根据作物、地块和土壤检测结果查询到相应的施肥方案,在生产中参考使用。系统还包括作物缺素诊断功能,农户可根据相关信息为自己的庄稼诊断看病,及时防治。系统可以说是不下乡的“专家”,满足了多数农民个性化技术需求。例如昌平区的草莓种植户能从“昌平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网”自助开出施肥配方,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系统的逐步推广,会对北京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和理性化、智能化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专用配方肥的开发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是技术落地应用。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方,更重要的是使配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应用的肥料。作为技术载体,配方肥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起着关键作用。   优秀的施肥技术还需要完善的推广方式,请问,北京模式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上有什么特别的措施?   赵永志:北京市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速度非常快,一方面在于这种技术相较于传统施肥技术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则在于北京较完善的推广模式。   北京在实施测土配方工程的过程中,结合京郊农业实际和特点,通过创新探索出综合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即政策支持、财政补贴、行政推动、多元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完善推广模式,建立推广长效机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北京的快速、大规模推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05—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测土配方施肥是为民利民的大好事,党中央毫不犹豫的支持”。温家宝总理指示:“这项技术应当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   北京市政府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高度重视,为了做到公益化、实效化、稳定化和长期化,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如专用配方肥示范补贴。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实施了《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重大工程,对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料给予政策重大补贴,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北京专用配方肥等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与应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因配方肥在生产成本上比普通的化肥要高,为此,从2006年到2009年财政从小规模示范专用配方肥价格补贴做起,补贴配方肥资金超过1600万元,有机肥补贴5700万元,而2009年实施《北京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规划》工程后,这两项补贴总资金更是超过了10亿元。   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北京市不仅建立了很好的行政推动、政策引导、技术保证经验模式,北京市土肥站还积极进行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总结、完善,形成了适合京郊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现状的五种类型多元化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一是一条龙式。即对规模化生产的农户,采取统一测土、统一配方、委托企业统一生产、统一配送及技术指导的一条龙服务。   二是站企结合式。即推广部门与企业合作,公开招标以确定配方肥的生产企业,中标企业按照北京市土肥站制定的配方和质量标准生产配方。企业配合推广部门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宣传与培训,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这一方式,将技术部门与肥料生产企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配方肥料。   三是连锁配送式。北京市土肥站确定“配方肥料连锁配送店”,由配送店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农民自由购买的要求经销配方肥料,实现配方肥料的企业优化生产、市场化运作。   四是农资加盟式。充分发挥大型农资企业的市场资源优势,加强区县土肥技术部门与其合作,确定各区县主要区域、主要农作物的施肥配方,农资经销企业按照配方对购买肥料的农户提供合理的肥料套餐和技术服务,参与直接送肥、送技术到农户的活动。   五是科技入户式。采取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方法,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采取培训班、田间学校、现场观摩、科普赶集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提高示范户的科学施肥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能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民土专家,带动更多的农户。   如今,北京市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至2011年间,北京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220.77万亩,技术覆盖率90%以上,农作物增产97.89万吨,共减少化肥投入6.4万吨以上,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23万吨。   然而,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功能性、多样性、高端性、特色性的凸显,对测土配方施肥这项可持续发展重要技术推广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创新完善技术体系和推广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新的要求与挑战。特别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与探索: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多样性、高端性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保证都市高效、特色、品牌农业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丰富已有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机制,保障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公益化、实效化、稳定化和长期化;二是强化长效补贴机制,不断加大补贴力度,促进技术进一步落地和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是强化建立综合保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形成左右配合、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多元化全程式服务质量;最后,强化宣传机制,广开渠道,因地制宜,提高宣传效果,形成全国领先的北京土肥发展模式。   土肥事业发展的北京模式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方面有何诉求,其区别于传统都市农业和其它模式的创新点是什么?   赵永志:发展低碳农业是北京土肥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诉求,这是吸纳耕地土壤低碳化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也是区别于传统都市农业的重要基本点。   发展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新型都市农业   中国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均在开展各项计划,如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等。   在农业方面,发展低碳农业便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而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措施便是耕地土壤的低碳化管理。实现耕地土壤低碳化管理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得农业资源得以循环化、高效化、安全化利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我认为,建设低碳农业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碳汇能力;二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源和二氧化碳排放。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   一是种养结合的模式。种植业的发展和优质农产品的产出,最大的要求是良好的耕地环境,而单一的化肥不能保证健康的土壤质量,需要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结合,而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是养殖业的畜禽粪便,这既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资源保证,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大生存发展空间。   二是循环利用模式。这种模式看似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农业废弃物要安全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高效模式。也就是要尽量减少资源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高效模式的典型。   四是生态模式。比如采用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及休闲期种植绿肥等方法,实现一举多得,既可以减少扬尘,绿色培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功效。   实现耕地土壤低碳化管理,对人民生活、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这四种模式对北京发展低碳农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保障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它们作为北京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亮点,又是创新之处。   创新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发展低碳农业,也离不开创新,您认为低碳农业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赵永志:创新是动力,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均离不开创新。当今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事业的发展没有创新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墨守成规就等于退步。北京发展低碳农业也离不开创新,他们坚持从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坚持观念创新。现代农业要首先从观念上进行创新,相比于传统农业的精工细作和使用有机肥,现代农业更注重利用化肥来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然而,化肥用量过度增加,不仅没有增产作用,反而对环境、特别是土壤造成污染,耕地质量逐年下降,不仅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土体、地下水、河湖、空气等环境产生直接污染和潜在的危害。   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农业的观念,既用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农业,用市场化、产业化思想与方法经营农业,用现代高效生态安全技术手段武装支撑农业,用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标准科学检验评价农业。做好土肥事业就是要按照低碳、绿色、生态、安全、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上注重和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实效化和长远化。   其次,技术推广方法创新。优秀的农业技术及其产品最终要由农民来操作和使用,旧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需要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方法与服务。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注重传统的大课堂培训,包括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的推广手段,以及示范带动、现场观摩等模式。同时,更加注重田间培训,大力发展“田间学校”。所谓田间学校是指一种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的学习,让农民可听到、可看到、可学到、可操作、可实践,相互交流,寓教于乐,让农民能够更轻松地接受和掌握科技知识与技术,是更直接、更实用、更有效的方法。   第三,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就要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发展需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在大力加强和发挥农业技术研究推广部门主体地位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全社会的关注、支持与参与,更加注重加强行政、科研、技术、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挥,更加注重法律制度保证、行政推动、技术支撑、政策引导的有机结合。   第四,技术产品创新。施用于农田的技术产品应该是简单实用,便于农民操作。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例,技术很复杂,配方的完成需要研究土地的有机、无机元素含量,需要清楚不同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各种肥料效应等等,农民对这类技术理解起来很费劲,但我们把肥料做成配方肥就像“中成药”、“保健品”,使用起来既简单又有针对性,这就是一种创新。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北京在低碳农业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有效探索与实践,当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广大科技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以便早日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土肥事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北京模式是土肥技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优秀代表,也为土肥事业的明天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